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QQ 在线MSN 贸易通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铜陵有色:勇立潮头唱大风——中部崛起看安徽(企业篇)

铜陵有色:勇立潮头唱大风——中部崛起看安徽(企业篇)

【字体: 中 】【2006-11-29】【来源:安徽经委网】
         近年来,具有50多年历史的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通过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企业活力大增,从而进入到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时期和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销售收入直线飙升,2004年突破百亿元,2005年创下200亿元的纪录,2006年1-10月份279 亿元,年底可望超过300亿元;2006年,居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55位,比2005年提高了19位,比2004年提高了46位。电解铜产量由国内同行业第二位上升第一位,在世界排名由2004年的第13位跃升至第11位,预计今年可上升到第10位。进出口贸易总额,2005年11.7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85.75%,今年1-10月份达到18.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5.09%,在国内同行业中和安徽省企业中位居第一。实现利税大幅度攀升,2005年实现19.4亿元,比2004年增长82.3%。

    改革: 发展的动力

    企业要发展,必须解决企业的'出血点'。该公司原铜官山铜矿等四座矿山由于长期开采资源已枯竭,每年亏损近亿元,是企业一个深重的包袱;上百户中小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机制僵化、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人员和债务重,亏损严重,也是企业的一个重大'出血点';此外公司还承担着企业办学校、公安、社会转供电等诸多社会职能……这些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为此,近几年来该公司依照国家有关政策,对这些'出血点'进行了切除。

    2001-2004年,该公司对四个资源枯竭矿山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对四座矿山依法进行关破,关破后又对原有矿山资产进行改革重组成新的矿山公司。经过矿山关破使企业人员减少了近万名,改革重组的矿山由于人员少、机制新,企业的活力大增。2005年,几家矿山关破后重组的企业都实现了盈利。在中小企业改革上,该公司紧紧抓住产权制度改革和职工劳动关系调整这两根主线,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围绕'两个置换',采取多种形式,实现了辅业分立改制和国有资本有序地从中小企业中退出,以及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目前,公司中小企业改革已完成了近百户,占中小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中集体职工全部实现了劳动关系调整,部分全民也进行了劳动关系调整。改制后的辅业和中小企业,活力增强,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此同时,企业公司所属13所中小学也正式移交给地方;2万多户居民的转供电以及公安、地震台、林业队等这些社会职能也移交给地方;2万多名退休职工移交社区……'出血点'切除了,企业负担大大减轻了,主业精干了,企业由此踏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

    与此同时,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对集团公司管理体制和模式进行了改革,集团公司在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取得的主要突破:在管理模式上,打破了单一的工厂制管理模式,集团公司作为出资人,主要行使重大投资决策权、选择经营者权、投资受益权、审计监督权等权利以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各子公司负责日常生产经营,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在经营管理方式上,打破了由母公司直接指挥子公司生产经营的格局,取而代之的是以生产经营为基础,以资本经营为高级形式的经营管理方式。集团公司由偏重日常生产和行政事务管理转为以资产保值增值为中心的产权管理和经营控制,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推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在组织结构调整上,通过调整组织机构,推行扁平化管理。先后两次对集团公司机关机构进行改革,第一次改革管理人员精简67.9%,第二次管理人员精简23.7%,使得母公司的管理结构更加精干。集团管理层次控制在母公司、子公司、二级子公司三个层次内,缩短管理链条,减少了管理层次,初步达到了'职能到位,精简高效,依法治企'的目标。

    在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的同时,该公司劳动、人事、分配方面的改革也如火如荼:机关和各新组建的单位新进人员全部进行招聘;对各基层单位实行利润包干,超利分成,多超多得,目前该公司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完成好的单位与完成不好的单位,职工的人均收入相差达1倍;在分配上,大胆向科技人员和有技术的职工倾斜……

    目前,该公司正着手实施全员劳动关系的调整、建立有限责任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整体上市,从而进一步推进产权多元化,全力构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企业集团。科技:腾飞的翅膀

    企业要做大做强,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作为支撑。为此,铜陵有色公司先后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对铜冶炼进行大规模的技改,利用最新的矿山采掘技术进行了其后劲项目冬瓜山铜矿建设,大力发展铜材加工产业。

    该公司金昌冶炼厂是一个投产于上世纪70年代的铜冶炼企业,过去一直采用传统的鼓风炉生产,生产工艺落后,尤其是硫的利用率较低。近几年,先后投入近8亿元,采用国际先进的“奥斯麦特炉”工艺对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形成了年产18万吨电解铜、40万吨硫酸的生产能力,全硫利用率达到95%以上,企业生产规模和环境效益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投资对金隆铜业和张家港铜业公司冶炼进行大规模挖潜技改。金隆铜业公司经过二期技改扩建电解铜产能由原来年产10万吨提高到年产21万吨,目前正在进行三期技改扩建,明年将正式投产,投产后其产能将达到35万吨。张家港铜业公司经过近几年的技改,现已形成年产15万吨电解铜的生产能力,是投产时产能的5倍。

    投资16.7亿元的冬瓜山铜矿于2004年正式投入试生产,该矿是国内目前****的现代化坑采铜矿,其主要技术和设备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该矿的建成投产是近年来该公司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采掘设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的杰作,其投产大大提高了公司的铜原料自给率,在其达产达标后将使公司铜原料自给率翻一番。

    采用国际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发展铜加工是铜陵有色公司在科技兴企、科技强企上的又一大手笔。近几年来,该公司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新上了万吨特种漆包线项目、6万吨铜板带等铜加工项目。万吨特种漆包线项目二期建设于2005年建成投产,铜板带项目如今也已进入试生产阶段。2005年,铜陵有色公司铜材加工产量比2003年翻了一番;“十一五”期间该公司铜材加工产量将达到30万吨左右。

    经过技术改造和引进先进技术,目前,该公司铜的采、选、炼、加工的技术和设备都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创新:超越的源泉

    创新,成为铜陵有色公司奋力崛起、不断超越的源泉。近年来,铜陵有色公司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工作,使企业的活力大增。

    近年来,该公司先后承担了11项安徽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主持参与了10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编制。完成各类技术开发项目347项,有22项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1项,省部级12余项,专利成果15余项。

    针对企业生产建设的难题,该公司着力进行科技攻关,促进了企业生产、建设稳步发展。该公司冬瓜山铜矿针对深井开采存在的岩爆、高温、开采信息可视化集成、大规模强化无废开采技术问题,积极开展'复杂难采深部铜矿床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该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并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该公司金昌冶炼厂对引进的奥斯麦特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解决了影响生产的工艺设计的缺陷,仅一年时间就达产达标,创造了当前世界奥炉熔炼工艺应用最好成绩。

    积极开展科技自主创新,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该公司科技创新的一个亮点。该公司原铜官山铜矿等几名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攻关,制造出了第一台中国的陶瓷过滤机,该机五项核心专利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也宣告了国外同类产品在中国垄断地位的结束,并由此诞生了生产拥有自主产权的陶冶过滤机的高新企业———铜都特种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去年,铜都特种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销售60台陶瓷过滤机,销售收入刚正式投产时的的5倍多。同样,以独创生产碳酸二甲酯专有技术组建的金泰化工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安徽“专、精、特、新”百强企业,经过近年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其生产规模是原来的14倍。此外,该公司开发出铜合金材料、机电一体化设备及井下无轨设备等,都已实现了产业化,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在管理创新上,该公司根据管理创新工作的总体安排以及企业管理中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开展'管理创新课题研究与实践'活动。2004年初,该公司机关各管理部门确定了8个管理创新课题,二级单位根据公司的要求,有30个单位成立了课题组,共上报课题192个。各课题组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该公司管理课题确定的18个课题,都已完成了课题研究报告的初稿并正着手实施;基层各单位有140个课题开展了课题与实践活动,有一半以上课题已完成了初稿或正在组织实施。

    在课题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同时,该公司积极开展'创新管改结合,再造全新企业'活动,按照'精简、高效、扁平化'原则,实施企业的组织再造,目前公司管理人员占全部职工比重由原来15%精简至5-8%,并对一些企业和单位进行整合、分立、改制工作,盘活了企业资源,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积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业务流程、工艺流程为突破口,实施流程再造,提高管理效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铜陵有色公司在前几年改革、发展的基础上,将“按照创造条件控制资源,深挖潜力提升冶炼,优化结构发展加工,高新技术培育非铜产业”的发展战略,力争在“十一五”期末,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利税达到30亿元,铜加工生产能力30万吨,把公司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企业集团,进入全球铜精炼企业第五位,在安徽奋力崛起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来源:安徽经济报社    本报通讯员:江君 舒兴学  本报记者:汪良和)
[打 印] [返 回] [关 闭]
更多>>>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中国安徽企业网 访问统计: 2073139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安徽电子计算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后台管理
皖ICP备11007522号-1